新闻资讯
蒋大为三十年桃花运
1984年,一位身着白色西装、打着金色领结、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帅小伙亮相春晚,以一曲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绕梁不绝于耳,赢得了满堂掌声。这位音清质淳、音域辽阔的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,他的多首歌也成为几代人传唱不衰的曲目。这身经典装扮不仅成为蒋大为的标志性特征,同时也引发时代流行热潮,成为众多粉丝眼中的时尚。而这引领时尚的造型设计乃是蒋大为夫人张佩君精心且大胆之作。这位有着倾城之貌,为爱奉献一生的声乐艺术家正是蒋大为一生桃花运的起点。
1966年,弱冠之年的蒋大为适逢天津和平区宣传队招募演员,应试时偶遇蕙质兰心的宣传队长张佩君主考,得以顺利通过应试。正是她慧眼识英雄,为他开启艺术之门,铺就未来辉煌之路。
“在宣传队的日子,我们已两情相悦,彼此心照不宣,只是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浪漫,用当时的话说,就是建立了革命友谊。女孩子心思细腻,对我体贴入微我却全然不知。当时大家排练、演出时都带饭,她每次带了好吃的,都悄悄地放到我饭盒里。我比较粗心,吃的还香喷喷的,根本没顾及佩君还为我饿肚子呢!”忆起当年的美好,蒋大为至今还怀着满满的歉意:“她不仅是我乐坛艺术的伯乐,还是伉俪情深的知音。”
宣传队里年长的队员,观察到两人情真意切,主动充当月老做媒牵线,二人才明确了恋爱关系,这一场恋爱就是漫长的九年。
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。学校通知佩君到内蒙古插队,蒋大为却因天津歌舞团的录取而不在插队名单中。得到这个消息时他急了,她哭着说:“有这样难得的机会,别因为我而影响前程。”事隔多年,蒋大为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,决定在她身边保护她、陪伴她,于是主动请缨一同下乡。
1968年,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,蒋大为和张佩君颠簸在开往内蒙古的知青专列上,经过两天的奔波,到达了插队的地方,九月份的科尔沁大草原已经是荒芜一片,看到生产队赶着牛车马车来接他们的时候,知青们沉默许久之后不禁垂泪啜泣。
蒋大为说:“下乡插队的日子,知青们学会了种玉米、谷子、高粱,学会了铲地、松土、除草……”蒋大为感慨万千:“很怀念那时候的生活,每天早起就下地做农活,回来后已经累得精疲力竭。没电视,没收音机,最多聊聊天就睡了。第二天继续重复......当时我们还没结婚,因为这样艰苦的、相依为命的日子俩人情感上谁也离不开谁。”
1969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蒋大为和张佩君双双被调入吉林省森林警察文工团,这段旅生涯为蒋大为艺术辉煌之路开启了第一幕。
1969年寒冬,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不久,沈阳前进歌舞团的邬大为与魏宝贵到中苏边境珍宝岛前线体验生活。时值三九天,户外温度零下40℃,一杯热水拿到室外五分钟就结冰。战士们到前线执行在雪窝里潜伏放哨的任务,忍受着冰冻一动也不能动。远远望去,每位从营地归来的战士都像圣诞老人一样全身雪白。他问战士最冷最苦的时候想什么?战士回答:“到处的雪花,让我想到家乡马上是桃花盛开的季节,想到片片桃花,再冷再苦也不觉得了。”“我们最可爱的边防战士带给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,我太感动了。”直至1980年,铁源和邬大为等人到辽宁丹东的一支边防部队采风,正赶河口地区桃花盛开,铁源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在桃林旁,不禁被这满树桃花给陶醉了,他们很快就写出了歌词,创作了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这首歌词。
直到1981年蒋大为才把这首歌在容量一万八千人的沈阳军区体育馆演唱,歌声唱出第一句以后就获得全场爆棚,这种盛况就连舞台中央的蒋大为也出乎意料!
1984年,蒋大为这首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首次登上央视春晚,并迅速在祖国大江南北传播开来。之后,这首歌又前后六次登上央视春晚,感动了几代人也见证了一首歌的奇迹。蒋大为说:“尽管这首歌已经唱了三十年,但每次唱的时候心情还都很激动。”
1985年,蒋大为担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一职,大量的演出及团内繁杂事务让蒋大为身心俱疲。为了让老公省心,也能更好地照顾家,张佩君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。蒋大为说:“我一生中要感谢很多人,父母、老师、朋友……而我最感谢的就是我爱人。用她的艺术生命延长我的艺术生命,这让我非常感动。这么多年,在哪儿演出穿什么衣服、搭配哪副眼镜,我完全没有为这些事情操过心。”
2016年,蒋大为迎来七十华诞,也是从艺五十载的最美篇章。为了庆贺这一盛事,爱人张佩君帮他整理出一套米色新款西装,把一副超视立渐进多焦点眼镜擦拭的锃亮,当蒋大为精神矍铄的出现在舞台上时,观众掌声雷动,不禁唏嘘,年逾古稀的蒋大为风采依旧,魅力不减当年,演绎了三十年后桃花依然盛开的不老传奇。
2017年初春时节,蒋老夫妇相携来到桃花盛开的地方泛舟而行,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,远看百里桃花争奇斗艳,尽收眼底;舍舟登岸,走进桃花深处,信手撷枝桃花在手,沾粉携露,悠悠花香浸入心脾,定睛一看,纤毫分明。
小诗二首:
娇艳芳菲仙境中,阳春三月伉俪行;桃花盛开三十载,洞明世事心自明。
一树桃花遥远开,歌声唱响万山徊。春风依旧芳华在,琴瑟和鸣笑满腮。